<rp id="jgw4v"></rp>
  • <rp id="jgw4v"></rp>
  • <source id="jgw4v"><address id="jgw4v"><kbd id="jgw4v"></kbd></address></source>
      <video id="jgw4v"></video>
    1. <video id="jgw4v"><address id="jgw4v"></address></video>
        1. 克拉瑪依網
          新聞 > 本地新聞
          我愛這土地

          艾青

          假如我是一只鳥,

         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:

         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,

         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,

         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,

         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……

          ——然后我死了

         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。

         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?

         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……

          ■詩詞賞析

          太陽與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詩歌特色的兩個概念。與詩人血脈相連的土地是他一生一世都無法割舍的眷戀。艾青對土地的關注,就是對農民、民族、祖國的摯愛。寫于抗戰爆發后1938年的《我愛這土地》就是艾青這種特有的土地情結的代表作。在國土淪喪、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,艾青向祖國捧出一顆赤子之心,愛國深情的抒發波瀾起伏、層層推進。

          詩人對土地的酷愛,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。于是,他只能舍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愛情,在詩人看來,簡單樸素的往往是最真誠熱烈的。形容詞“嘶啞”,已不能再唱出美麗悅耳清亮動聽的情歌,但這“嘶啞”的歌聲正能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著。

          “暴風雨”、“悲憤的河流”這些意象告訴我們,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,是布滿痛苦、軀體上有太多凝結成塊的流不動的悲憤的土地?!斑@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”一句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。從“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”可以看出,詩人的情思已由悲憤、稱頌進入憧憬,表現出堅定的必勝信念。

          第二節的一問一答,詩人由借鳥抒情轉入直抒胸臆:“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?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”,太“深沉”太強烈的土地之愛,已使詩人難以訴諸語言,只能凝成晶瑩的淚水。全詩在這問答中達到高潮,那熾熱、真摯的愛國情懷,留下不盡的余韻。

          本報全媒體記者 陳麗 整理

          時間:2023-03-03    來源:克拉瑪依日報
          返回
          Copyright ? www.localbitoin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      克拉瑪依網 版權所有
        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视频
          <rp id="jgw4v"></rp>
        2. <rp id="jgw4v"></rp>
        3. <source id="jgw4v"><address id="jgw4v"><kbd id="jgw4v"></kbd></address></source>
            <video id="jgw4v"></video>
          1. <video id="jgw4v"><address id="jgw4v"></address></video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