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大主要措施
夯基礎
通過強化組織引領作用、深化區域聯建作用、強化居民自治作用夯實基礎
提能力
通過增強干部服務能力、物業服務能力、社區陣地服務能力,提升治理水平
激動力
通過深化“網格發現、社區接報、街道吹哨、部門報到”等三項機制,激發動力
自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動以來,白堿灘區(克拉瑪依高新區)自上而下堅持“轉思想、轉作風、敢擔當”,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、自治區黨委、市委對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工作部署和安排,帶動各社區在基層治理實踐中深化運用“1515101”工作體系,緊盯重點、直面問題、探索創新、力求實效,不斷推動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新成效。
“三個作用”夯實市域之基
白堿灘區(克拉瑪依高新區)強化組織引領作用,以“家門口”黨建為指引,完善“融合黨建”“一街一特、一社一品”品牌體系,規范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“兩中心一站”運行,推動網格黨建規范化建設,將支部覆蓋到網格、黨小組延伸到樓棟、社區黨員履職在社區;創建“油城銀輝”品牌,實施“銀輝驛站”“銀發之聲”“銀秀芳華”工程,激發離退休黨員干部參與市域治理的熱情。
該區深化區域聯建作用,實行“共建深耕”計劃,推行月溝通、季聯席、年表彰,創新“三鏈”工作模式,募集治理“微基金”,形成需求清單、資源清單、項目清單。
該區還強化居民自治作用,依托6大自治委員會,推行“11146”協商工作法,建立“六會”協商,搭建“自治議事廳”“鄰里圓桌會”“民生茶館”等議事新場所。打造“樓巷長”“鄉音鄉情調解室”“老友幫幫團”等特色品牌。
“三種能力”提升市域之治
白堿灘區(克拉瑪依高新區)著力增強干部服務能力,推動“全崗通”服務模式,制訂《全崗通便民服務手冊》,實施首問負責制、錯時工作制、評價反饋制等制度,采取師徒結對、專題培訓、考試檢驗等培養措施,開展“每日一刻”“崗位大練兵”“小鎮青年說”等學習交流活動,從而全覆蓋實現一人受理、事項通辦。
增強物業服務能力也是關鍵一環。為此,該區突出“13165紅色物業”品牌實效,健全“三方聯動”機制,開展“物業培訓三堂課”“物業服務體驗日”“廣場問診問政”等特色活動,構建社區物業服務質量監督員工作體系,全覆蓋成立業委會功能型黨支部,開展業委會“大體檢”,建立物業問題分類解決“三個清單”,讓群眾的物業訴求件件不落空。
同時,該區還增強社區陣地服務能力,立足辦公最小化、服務最大化,實施社區綜合服務陣地提升計劃,通過新建、改造、劃轉等方式,增設社區綜合服務陣地,開展社區陣地服務“大推介”,將服務陣地向戶外延伸,“吾愛鄰”志愿廣場、亭亭連心、睦鄰老街等服務陣地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貼心服務。
“三項機制”激發市域動力
白堿灘區(克拉瑪依高新區)深化“網格發現、社區接報、街道吹哨、部門報到”機制,創新推行“大吹哨”理念,將經濟發展、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以及基層黨建、綜合治理、城市管理等全要素網格治理統籌納入吹哨范疇,與“中心吹哨”“兩代表一委員”機制有機融合,實現機制作用最大化;強化末端治理功能,通過明責、賦權增強街道在治理中的“龍頭”作用,定格包片壓實專兼職網格員責任,形成發現問題、協調資源、解決問題的全響應閉環。
該區深化新時代“五百”機制,不斷完善“多網合一”工作模式,全面推行入戶走訪巡查記錄和民情日記制度,廣泛開展“民情大走訪”問暖紓困活動。不斷拓展工作載體,推行“全生命周期·四態五養六禮”服務模式,將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。
該區通過深化“群眾點單、社區派單、黨員接單”機制,充分發揮新時代“紅細胞”黨員作用。搭建“體系網、共建網、服務網”,開展“亮身份、亮崗位、亮形象”活動,推行“積分評選、群眾評價、先進評選”的評優方式,全面建立“紅細胞”特長庫,靈活設置紅喇叭宣傳、技術維修、妙筆生花、家庭醫生等“8+X”服務崗位,引導“雙報到”黨員參與社區“微訴求、微心愿、微服務、微治理”服務行動,近兩年來完成群眾點單微心愿3200余個,“紅細胞”品牌在市域之治中煥發新動力。